相关文章
友情链接

访沈阳现代制造服务学校校长杨维满_教育部门户网站_MOE.GOV.CN

  沈阳现代制造服务学校由原沈阳市金融学校、沈阳市财贸学校、沈阳市财会学校和沈阳市商务管理学校(由沈阳市木兰电子学校和沈阳市商业学校组成)重组而成,是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建设单位。现校名由教育部副部长鲁昕题名,于2011年3月正式启用。

  沈阳现代制造服务学校有金融、会计、商贸、电子工程、工艺美术5个系,开设的19个专业基本上都与生产性服务业对应,服务于沈阳市先进装备制造基地和沈阳经济区建设。学校秉承“服务发展、创造价值、成就未来”的办学宗旨,立足社会和经济发展、学生和教师成长、学校建设和发展,为社会培养了大批技能型人才,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国家《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要求,“加快发展服务业职业教育,加强从业人员培训”。2013年8月,教育部召开了“职业教育助力现代服务业发展座谈会”,要求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服务经济转型升级,为发展现代服务业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随着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建设步伐加快,沈阳市现代服务业的比重将进一步提升,对服务业人才的需求将持续增长,沈阳现代制造服务学校也将在示范校建设之后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记者:杨校长,您好!您曾经说过,一个学校要有自己的发展内涵,要有自己的发展方向,那么,咱们学校内涵发展的基本思路是什么呢?

  杨维满:在发展过程中,我们以生态学校建设为方向,实施“文化引校、专业立校、人才强校、管理铸校、教研兴校、合作促校”发展战略,全力推进五种意识、五全育人、五项改革、五个创新的“五个五”工程,通过对专业、绿色、文明、文化、学习、数字、节约、和谐、平安9个校园的建设,打造生态学校。

  我们遵循“八合一八对准”原则,“八合一”即能力与素养合一,学校与企业合一,专业与产业合一,作品与产品合一,做人与做事合一,管理与服务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教育与教学合一。“八对准”即对准行业设专业,对准岗位开课程,对准生产抓教学,对准职业练技能,对准行标编教材,对准鉴定抓考核,对准示范找差距,对准需求创品牌。

  我们以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重点,探索“四个模式”改革,创新教育内容、管理机制,提高队伍、基地建设水平,建设5个品牌专业(群)和文化、节约校园,为创建生态学校奠定基础,促进学校育人质量和办学水平的全面提升,增强服务力和吸引力,更好地为沈阳经济区建设提供人才支撑,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经验,发挥引领、辐射和示范作用。

  目前,我们已经建成了7个基地,即金融事务、会计、物流服务与管理、电子技术应用、工艺美术专业(群)的人才培养基地和公共实训基地,以及立体化教学资源开发基地和学校文化建设示范基地;建成了2个中心,即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和社会培训、中职教师培训服务中心;建成了2个平台,即学生职业素质教育平台,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国际交流与合作平台。

  学校物流服务与管理、会计、金融事务和建筑装饰4个重点建设专业成为辽宁省对接产业集群示范专业,物流生产性实训基地和包装印刷实训基地成为辽宁省创新型实训基地,建筑装饰工艺实训基地成为沈阳市创新实训基地。学校在办学实力、教学质量、管理水平、办学效益和辐射能力等方面有显著提高,有力推动了以专业建设为核心的整体建设,增强了整体办学水平和综合竞争力。

  记者:学校将文化校园作为特色建设项目,特别重视管理和制度体系建设,在这方面有什么成果和经验吗?

  杨维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计划要求,“以制度建设为基础,全面加强学校内部管理”。我们以示范校建设为契机,认真反思、归纳、总结了多年来的办学经验,修订了学校制度体系,汇集成《中等职业学校党政管理实践与研究》、《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实践与研究》、《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管理实践与研究》、《中等职业学校后勤管理实践与研究》,在制度文化建设方面成效显著。

  这套制度体系体现了服务意识、标准意识、程序意识、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体现了激励、导向作用,体现了计划性和精细化管理理念,体现了创新精神,希望能为同类职业院校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中等职业学校党政管理实践与研究》由学校章程、工作条例、考核评优、行政工作管理、党群工作管理、学校文化建设组成,共6篇28章,每一部分都系统归纳了管理工作的规范及具体工作制度与标准,为规范党政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实践与研究》由总则、教学管理、实训管理、图书信息管理、培训经营管理组成,共5章22节,每一部分都系统归纳了管理工作的规范及具体工作制度与标准,为规范教学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管理实践与研究》共4章,从全员、全程、全面、全方位出发,系统归纳了管理、服务工作的规范及具体工作标准,详尽阐释了“四全”育人新体系,让师生学有所依、教有所循、管有所据。

  《中等职业学校后勤管理实践与研究》由安全与风险防范、资产卫生管理、基本建设管理3部分构成。每一部分都系统归纳了管理工作的规范及具体工作制度与标准,为规范办学和学校后勤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

  记者:职业院校的校长除了内部管理之外,还要有社会交往经验和能力,盯准市场,进行专业建设,以超前的视野来推动发展,咱们学校在这方面有什么好的做法吗?

  杨维满:示范校建设的重点在内涵发展,专业建设是载体,专业强则学校强,专业强则职教强。我们认为,专业系统化建设是职教发展的紧迫任务。目前,我国还没有专业建设标准、规范,这极大地制约了专业的发展步伐。借助示范校建设的强劲动力,总结近几年的专业建设、研究成果,我校启动了金融事务、会计、物流服务与管理、电子技术应用、城市轨道交通、工艺美术等专业系统化建设与研究项目。

  专业系统化研究主要从专业建设方案、人才培养方案、师资队伍建设方案、实训基地建设方案、专业文化建设方案、技能比武方案和师资队伍建设标准、实训基地建设标准等几个方面对专业系统化建设进行了详细剖析,提炼出了专业系统化建设的范例,在创新教学模式,形成师资队伍优势,体现实践教学特色等方面具有创新性。

  记者:经过示范校建设,职业院校的实训设施有了很大改善,但教师队伍素质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学校在师资培养和人才培养方面有什么特色?

  杨维满:在师资培养方面,我们通过“外引内训、下厂进校、设计研发”,在实践中历练、培训中提升、竞赛中成长。全体专业教师分期分批下企业,实现培训全覆盖,选送22名教师分10期赴宁波经贸学校挂职研修。承担课题、项目研发任务35项,近3年,教师在信息化国赛中摘取5金3银,全员参加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200人次获奖;每学期开展校级教学竞赛,有389人次获奖。教师的“复合型”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依据企业岗位、技能,构建了金融事务专业的“124”人才培养模式;会计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三全式”人才培养模式;电子技术专业的“3A”人才培养模式;工艺美术专业的“理实一体”人才培养模式。200多名学生家长、51名行业企业专家走进课堂、参加活动,感受教育,评价教学。实施成长学分进行诊断性评价,通过“足迹”、“学生发展纪实”进行过程纪实、考核,通过大比武、技能鉴定、作品(方案)设计、网上考核与评价、企业评价、实习总结等多种形式进行多元化、多层次的系统量化考核和综合性评价,设立学生综合档案,记录学生在校3年的成长历程,并不断丰富教学资源,拓展教育时空。

  记者:您从事职业教育30年,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管理经验,在还有两年就要退休的情况下被委以重任,带领沈阳现代制造服务学校继续前进,您有什么打算?

  杨维满:我觉得,实训基地建设和教师的应用技术难以跟上企业的技术更新和需求变化,应将重点放在信息化建设、师资培养和专业建设上。我们准备从这几方面着手,进一步增强学校的吸引力。首先,加快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步伐。学校是辽宁省教师信息化开发、培训基地,我校牵头研发的辽宁省信息化教学资源金融和物流2个实训系统项目,已在全省推广使用,反馈效果良好。2012年,作为牵头学校立项研发辽宁省财经商贸类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和基础性资源库建设项目,涵盖16个数字化模拟仿真实训项目,以实训实习系统教学软件为主体,实现虚拟环境下职业或岗位系列活动,将满足辽宁省不同层次、不同群体学习者自主实践训练需求。

  其次,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和实践能力。师资培养是一项长期任务,“双师”证不等同于双师素质,双师能力需要年年更新提升。一是进一步完善培训机制,创新教师培训模式,以赛代培,讲练结合,提高培训效用;二是订计划、定目标,送教师到先进学校挂职、到企业挂职、参与科研;三是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发展规划和教师发展规划,选项目、派任务;四是通过参加各级各类大赛,在竞赛中锻炼成长;五是引进名人、名家、技术能手,形成机制,带动队伍发展。

  第三,适应辽宁经济合理开设专业,与高职对接。依据教育部现代职教体系理念、辽宁省中高职教育专业一体化要求、学校专业建设发展规划和企业行业标准,科学调整学校专业设置布局,制订辽宁中高职专业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完善“3+2”模式,探索“1+2”模式的改革课程体系和评价体系。其中轨道交通运营与管理专业进行“1+2”模式的探索,制订辽宁省物流服务与管理、电子技术应用、市场营销、电子商务、国际商务、工艺美术、金融事务、会计等8个专业的“3+2”中高职人才培养方案、核心课程标准和专业技能标准。

  记者:谢谢杨校长接受本刊的采访。(本刊记者 易毅)